第二波金融海啸或发源东欧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刘杉 发布日期:2009/3/3 8:41:44 点击率:736

如果把去年10月雷曼兄弟破产,作为第一波金融海啸的标志事件,那么第二波金融海啸已现端倪,只不过,这次的震区很可能是东欧国家。

2月23日,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四国央行几乎同时对本国货币发表自救声明。波兰央行周三将关键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以支撑不断下降的本币汇率与应付经济放缓的需要之间进行平衡。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下调了拉脱维亚债务评级一天之后,标准普尔公司周三将已处于垃圾级的乌克兰主权债务评级进一步下调。该机构指出,乌克兰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实现预算平衡等援助条件的能力正日渐受到怀疑。这让IMF是否会按照一项为期两年、总额164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拨付下一笔款项充满变数。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周三发布报告称,2008年净亏损6.02亿欧元,这些亏损主要是由该行在30个投资国的股权投资缩水所致。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该银行业绩的急转直下,反映出一年来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经济条件恶化和股市崩溃是何等迅速。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欧洲为援助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所建的金融机构,其报告所表现出的悲观情绪,足以说明东欧的严重性。

东欧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外资,在外资大量撤离情况下,其本币大幅贬值,实体经济大幅下滑,导致其可能无法偿还外债,进而产生严重的债务危机。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东欧货币加速了贬值步伐,个别货币下跌幅度已经超过30%。很多迹象表明,东欧各国恐将遭遇1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今年,东欧需要偿还西欧国家商业银行逾400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另外,其还欠下1.5万亿美元的长期债务,这些债务占东欧国家GDP比重很高。而一旦东欧发生无法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西欧金融机构将受到直接打击,并将对欧洲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曾经被国际金融界所担心的金融保护主义可能引发新一轮危机的情况,极有可能变为现实。不久前,国际金融官员表示,如果发达国家要求银行业增加资本金,可能导致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从发展中国家撤资,从而导致这些国家产生债务危机。不幸的是,这种判断得到了应验。正是西欧银行的撤资,使得东欧国家资金大量外流,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本币最终不得不大幅贬值。由于外汇储备紧缺,其面临着无法偿还短期债务的压力。

在目前情况下,避免东欧发生危机的办法只有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不过,为了应对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可能的危机,IMF需要大约5000亿美元的资金。不久前,日本政府同意借给IMF1000亿美元,但这远远不够用于救援发展中国家随时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东欧国家经济步入衰退,其可能无法满足IMF的贷款要求,这使得情况变得更糟。

东欧情况显然不容乐观,虽然第二波“金融海啸”还没有出现,但保持谨慎态度是可取的。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相对次要,但应该警惕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中国在对自身经济恢复保持信心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漫长,中国的经济政策应着眼于长期的结构调整。由于中国经济长期依赖出口拉动,在金融危机没有结束情况下,主要出口地美国和欧洲,必将收缩消费需求,进而减少进口。外需持续下滑,这可能是中国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

在寄望“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时,中国应对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发生作好准备,惟有从长计议,才能临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