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衍生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耿建新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
“国外的所谓打包发售,其实并不算金融衍生品,”耿建新笑着说,“像石油这样,从十几美元炒到147美元,又掉到四十几美元,开始是做多,拼命做多,然后做空,拼命做空,这才是金融衍生品。”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并非一无是处。但在2008年,它发挥的都是不良作用。“这种金融衍生品,对这次的危机有很大责任,它把整个经济活动的秩序打乱了。”耿建新说,“既然它起不了好的作用,那现在是不是就把它‘干掉’? 恐怕还不能这样说。有些情况下,企业还应发挥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作用,比如套期保值。石油涨得那么厉害,银行就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反着赚一把。”
但在如今的状况之下,究竟该怎样应对金融衍生品?
“说实话,我并不希望金融衍生品在2009年发挥什么作用。”耿建新坦言。“2009年,整个经济会走得比较艰难,但金融衍生品今后究竟怎么发展,恐怕也不好预测。在2008年之前,人们还认为金融衍生品虽然‘治不了病’,但也‘治不死人’;但2008年就发现,它不但不能治好病,也有可能治死人!所以,应该适当限制这种金融衍生品,至少应该加强披露,把它变得明明白白。否则市场上人心惶惶,今天大涨,明天大跌,最起码对中国没有什么好处。这种市场,绝对不是我们所期盼的市场。”“现在的金融衍生品,都是我们当时研究金融衍生品时没有预料到的产品。这些产品就是要‘玩’出新意来,玩不出新意就赚不到钱。但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现在,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底牌还没有翻出来。比如石油,是谁在开始的时候做多?谁又在做空?也还没有结论呢!”耿建新感慨地说。“我相信,再过两三年,一定会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判断。但现在还不到时候。”“会计就静观风向吧。”耿建新直截了当地说。在他看来,现在的情况和以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会计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非要让会计发挥作用,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会计是从属的、被动的信息披露,想让它主动出击是违反规律的。”耿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