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意义重大。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的杠杆作用,激发社会投资,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并防范金融和财政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无疑也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好市场机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财政要用于社会和民众最需要它的地方,以体现财政的公共性特点;二是要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向,为社会投资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强化其放大效应,避免财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就前一方面来说,在目前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社会和民众感受最大的压力是就业和收入增长的缓慢。各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是普通民众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失业不仅切断了收入来源,还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财政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对能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以及服务行业减免税费和进行补贴,减轻其发展过程中的负担。
目前政府在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的过程中,重点是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出口生产两方面进行补贴,还没有启动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方面的补贴。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加以尝试,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引导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会有一箭三雕的作用。这实际上既从资金上援助了企业,给予企业融资的支持,还能大大缓解目前高校就业的压力。由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中小企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就后一方面来说,可以实行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政策。首先是公平税负,改变对私营和个人独资企业重复征收所得税的做法。在税收减免方面,凡是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民间投资也应该享受。同时,继续大力推进税费改革,规范收费制度,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
其次,以财政贴息来激发民间投资。财政贴息是政府用以引导产业投资方向、鼓励投资、扩大生产、刺激投资需求、引导银行增加贷款的一项积极的财政手段,它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财政贴息,不仅可以体现政府对民间投资的鼓励与扶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而且还能通过政策杠杆,将有限的社会资金集中投资到国家急需和倡导的行业或产业,对于避免重复投资,克服民间投资小而散的缺陷,优化产业结构,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非常时期,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扩大财政贴息范围,加大贴息力度。比如,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以及其他愿意创业的人士,财政应该为他们的创业项目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或者纳入扶贫开发项目。
最后,改革财政投资的使用方式,建立政策性融资体制,通过开发政策性融资,引导社会投资流向,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在这方面,北京正在探索试点。比如,今年通过了总额为25亿元的三项财政投资计划,预计将撬动近300亿元的社会资金。其中,8亿元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引导20亿元社会投资,影响和带动中小企业投资近百亿元;7亿元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预计带动100多亿元社会资金;10亿元搭建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预计将吸引94亿元社会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上述引导基金并不直接投向中小企业,而是以参股方式与社会创投机构共同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由此扶持创业期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创业期的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