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会计人视线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朱啸波 发布日期:2008/12/26 16:57:01 点击率:87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以调整资产负债表,解除杠杆融资操作,主动降低杠杆比例的去杠杆化周期。

环球同此凉热。自2003年开始超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再度兴旺的股票市场,在为中国经济的短期繁荣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使得金融资源的分配远离了更有核心竞争力和更有生产率的部门,因此中国不可避免地正在同样经历去泡沫化和“去杠杆化”的阵痛。

在“去杠杆化”大背景下,今年会计人关心的重大财经事件层出不穷,跌宕起伏。

税改开始转向减负,企业翘望已久

伴随着”两个比重”(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的逐年提高,自2004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本是将重新确立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优化税制结构作为主要目标,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从今年开始,税改方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微调。这从国税总局有关负责人的近期表态中可以读出新意:中国税收改革调控的方向,就是要相对降低政府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也就是以减税为主。而实行减税的政策,客观上也会降低政府收入的比重,最终目的是增加居民收入。

今年10月,国务院作出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的转型。如果说去年开始实行的“两税合一”是新一轮税改的两个核心之一的话,那么增值税全面转型将是本轮税改的重中之重,其对企业的正面影响更加深远。

今年,与减税同时进行的是清费,一大批行政性收费项目被废止。而一年之中财政部4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动也是多年未见。个人所得税改革再次列入了财税部门的工作规划,个税起征点有望再次提高。以公平税负为主旨的家庭税制改革已正式进入财税主管部门的视野,并由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所正式进行课题调研。

在全球金融海啸下,伴随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和优惠财税政策还将陆续推出。

国家开始向中央企业大规模注资

12月10日,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分别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集团增发A股和H股以获得集团30亿元注资。此举拉开了国家注资央企的序幕。有媒体披露,目前已有多家央企提交注资申请。

这次央企注资热的背景之一是,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央企的利润出现下降。今年前11个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6830亿元,同比下降26%。而央企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效益下滑、资金流动性不强、成本上升、产销供给衔接不好,特别是钢铁、冶金等上游企业现金流更为趋紧,一些企业的资金链甚至开始断裂。

注资热的另一个背景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确立。今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公布了逾500亿元的2008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向,标志着140多家央企在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优化经营发展之时,有了合理合法的资金支持。

尽管此举面临着一些质疑,但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专家表示,将来这种注资行为将成为常态。

以央企为主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交了2000亿元“学费”

以央企为主的中资企业在介入海外金融市场时,鲜见成功案例,反而连连出现巨亏事件,并一次次震动国内。

“两拓”合并失败后,中铝公司的80亿美元亏损浮出水面;中国平安并没有实行它那1500亿元的庞大融资计划,但157亿元的亏损计提已经完成;中国中铁与中铁建的“澳元门”损失;中信泰富外汇对冲合同巨亏;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出海一年,却铩羽而归,1000多亿元的投入,目前已现600亿元的浮亏。如果接着往下算,今年海外收购的损失远远超过2000亿元。

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在全部140多家中央企业中,风险管理达标的企业竟无一家,更遑论其他企业。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海外扩张需调转船头?

12月15日,中石化集团今年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获国务院批准。中石化出资130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TYK公司,该公司石油资产仅次于叙利亚。此举意味着中国海外收购的步伐不会停止,不过,应是从金融性公司收购中抽身,而将收购重点转向资源性公司。

审计全程介入突发事件,开创先例

在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国家援助资金和世界各地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却很少发生私吞救灾物资的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抗震救灾款物审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关口前移,审计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5月下旬,审计署第一时间派出了共计近万名审计人员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此举开创了我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先例。

有了成功的先例,审计部门第二个目标盯住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这一全国性工程。目前,4万亿元投资中的1000亿元投资计划已分配到农业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等11个部委,由于国务院要求必须在明年“两会”前落实到项目上,在余下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地投资,成了各级政府的要务。据审计署的消息,明年“两会”前,待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后,即全面介入审计。一是审查项目是否合理,二是项目实施中是否存在资金浪费。届时,将会再现“万人审计”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