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出台16台政策助企业“过冬”
园区出台16台政策、拿出8亿元,不仅帮助企业“过冬”,更是吸引更多产业整合到园区,更多产能转移到园区——
建立2亿元再担保基金,设立5000万元加工贸易担保基金……苏州工业园区继下调企业公积金缴纳比例之后,再次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过冬”。昨天,园区经发局局长吴宏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企业重新“洗牌”的过程,此次园区出台16条政策、财政拿出8亿元,主旨不仅是让广大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更是让“龙头企业”借机扩大市场份额,拿到更多订单,从而将更多产业整合到园区,更多产能转移到园区。
“新商”:100%网上审批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在企业面临困难的当前,园区决心要把“亲商”做得更足更好。比如,行政审批,将进一步集中各类审批业务在“一站式”办理,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力争今年底前实现100%上网审批,明年实现“一表制”业务流程,简化业务审批流程,缩减项目报批报备时间,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同时对行政事业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区域通关效率。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深化海关、国检等部门的便利措施,积极推行7×24小时通关,加快查验速度,允许货物进场站前提前报关,出台“人工放行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区域通关效率。
为更好了解企业需求,园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协调和解决好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降本”:出口台账实转资金 不需企业操心
降低企业的各方面成本,对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利好b园区下调企业公积金2个百分点的缴纳比例,仅此一项,财政就将拿出3.5亿元来托底。
园区有大量加工贸易企业,之前国家规定了B类、C类企业出口台账实转,这对企业来说,负担很重,大量资金被占用。为此园区设立了5000万元的加工贸易担保基金,对加工贸易台账实转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专项基金统_担保,帮助企业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大部分企业扩大设备投资非常有利,但对园区部分企业来说,恰恰是增加了设备投资资金。为此,园区专门设立3500万元专项资金,对由于增值税转型造成企业设备投资增加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补助,鼓励企业加大投资。
“保增”:担保放大 解决企业20亿贷款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资金是关键。为此,园区财政和担保机构共同出资,建立2亿元再担保基金,通过“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引导各类资本为中小企业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按照放大10倍的比例算,这个再担保基金将解决中小企业20亿元的贷款额度。
为鼓励企业出口,园区又专门为出口增量部分设立了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有:对生产型出口企业,2009年出口增量部分每增加l美元给予0.02元人民币奖励;对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自主品牌产品的企业超出上年度出口实绩部分,给予每美元0.05元奖励;对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超出上年度出口实绩部分.给予每美元0.03元奖励等。
园区还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各级部门争取到的国家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按50%进行配套。园区将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联系,明年争取贷款规模在已有基础上新增200亿元。对企业贷款利息,银行应按基准利率收取,尽可能给予下浮优惠,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转型”:安排1亿元 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园区正在开展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节能降耗,园区财政安排了1亿元引导企业“转型”。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等重点科技项目,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于上述项目产生的发明专利,给予每项4000元的申请资助,获得授权后再给予每项5000元的授权奖励。
为引导企业开展节能管理,对企业投入设备用于节能技术改造的,以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5%为标准,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对认定有效的企业管理节能手段给予每个企业10-20万元的奖励;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企业开展节能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并产生一定社会效益的,提供20万元的引导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