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环境经营会计报告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于濛 发布日期:2012/1/16 22:42:36 点击率:708

    近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企业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意识到环境风险对企业的巨大打击,开始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然而,它不能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还得拿数据说话。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勇敢地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参与了一个名为“企业绿色会计项目报告”的项目。之所以敢于这么做,是基于用友对企业自身环保工作的自信和对公众利益保护的责任履行。然而,一系列的数据让用友意识到,原来环保这门功课的学问很深。

绿不绿,报告说了算

    据了解,用友软件产业基地占地近700亩、绿化率超过30%,园区建有一套雨水收集系统,所有的灌溉、公共用水都来自于采集系统。园区内还建有一个造价不菲的地热供暖系统,用于冬天的所有取暖。用友公司这些颇具匠心的细节迅速得到了回报。短短几年,它获得了不少环保节能领域的荣誉,还成功入围“2010年中国绿色公司百强”。

    但是,这样的自信却因为“企业绿色会计项目报告”动摇了。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肖序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绿色会计是企业的“绿色账本”,在传统会计基础上融入环境因素,采用会计报表方式反映企业损耗的环境资源及污染状况,向公众展示企业环境保护的活动过程和环境业绩,以接受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如果按照绿色会计的计量标准来看,用友公司在环保工作上还只是刚刚起头。

    果不其然,项目专家组对用友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后,给出的结论是:用友公司2010年碳排放高达1.8万吨。从北京坐飞机到广州,一位经济舱乘客的碳排放约为275公斤。1.8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飞行6.5万次。环保明星企业在碳排放问题上摔了个大跟头。

环境会计制度缺位

    肖序说,用友公司属于环境信息披露意愿较高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从当前已公布的报告看,我国企业披露绿色报告的比例并不高。

    “绿色会计依赖科学有效的规则约束、大范围的数据信息采集和企业高涨的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实施。尽管当前企业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有些企业也披露了类似的绿色环境会计报告,但仍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还尚未出台可以指导环境会计报告编制所依据的条理性规定。在此情况下,各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报告的形式及内容方面较为随意,导致该披露缺乏可比性分析。”肖序分析说,此类报告的另一大缺陷是信息较为笼统,缺乏细节。

    如某企业在环保项目中资源的消耗有所下降,但企业是如何实现降耗的过程,通常不会在报告中涉及,使之难以证明消耗“结果”的真实性。

    此外,国外企业披露的绿色报告中时常包含会计师事务所对该报告的审计意见及产品用户的反馈意见。

    这些辅助性的内容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另外,原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认为,环境信息披露理念的贯彻关键要转化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便于企业去接受及披露,这点也十分重要。

    肖序告诉记者,早在1999年,日本的环境厅(后改为“环境省”)就专门制定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南》。尽管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披露的法规,但它却为本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规范的蓝本,促进了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科学性和普及性。近几年,该指南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充实,将过去较单纯的环境保护会计信息向环境经营会计信息披露扩展,巳成为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制度指南。

    肖序建议,在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十分有必要构建相对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法规,采用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方式让企业披露含有某些约束性指标数据的绿色环境会计报告。

    其中,对于重污染行业企业,如石油化工、冶金行业等必须执行强制性的标准,而且披露十分明确的约束性指标数据,以满足社会的监督。针对其他企业,则可以采用自愿的形式逐步推开。在借鉴先期披露的重污染类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并最终拓展到全部企业。对于某些披露意愿较高的企业,可使它们在政府规定的披露标准之上,个性化地增加一些具备企业特色的指标,扩充信息披露的范围。同时,企业还可以提出自身的环境信息披露计划及活动规划。

    如果环境会计制度出台实施,那么要想填满绿色报表的指标表格,就需要参与项目的企业具有‘亮家底’的勇气,成为制度实施的“小白鼠”。在肖序和杨鹏看来,用友公司的尝试是有益的。但正是由于缺乏一套可供企业操作的标准,即使有披露意愿的企业也不知从何做起。为此,政府部门才十分有必要关注此类民间自发活动,吸收、借鉴此类活动取得的好经验,从而将民间成果进一步上升为建议性的文件、条例等,成为国家智慧的战略。

    这样参与披露实验的“小白鼠”还难找吗?

环保与经营不分你我

    肖序说,从绿色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发达国家不仅在绿色报告披露数量领先,而且进一步在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

    据了解,日本环境省在以上指南的修订中,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本国循环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这一结合表明,其将以前单纯、被动的会计信息披露转化成了循环型社会建设中环保活动业绩的展示,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企业还提出了未来环境友好目标,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也使得此类报告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该转变还使得此类报告不光停留在结果性数据的披露上,而转向了资源节约过程的信息披露。

    “把企业由被动的环境保护型转变为主动的环境经营型,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传统的信息披露演变为环境经营会计报告的披露。这从环境会计理论来说,它逐步实现了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完美统一;而从环境会计实践来看,它开始构成“信息披露—现场诊断—管理决策—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循环流程”。肖序说,这一变化让日本企业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