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内审计软件(专指中介机构用的审计软件),报价一般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若你仔细分析会发现,不同审计软件销售价格之间的差异与其对应的功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对大多数审计人员而言,审计软件都是用来查账,生成底稿的工具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内现行的审计软件就是财务查询软件+底稿处理软件。而作为中介机构的审计软件,目前真正优秀的供应商真的不多,特别是对社会审计有深刻理解的审计软件开发商不多。因此,作为中介机构,选择审计软件应注意几个问题:
1、符合审计人员的思维和操作习惯的软件是最好的审计软件
这点很重要,软件是给审计人员使用的,不符合审计人员的思维和操作习惯的审计软件会干扰审计人员的工作,增加他们适应审计软件的时间(有些软件用得再久恐怕也难适应),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他们的抵触情绪,增加推行审计软件时面临的阻力。符合审计人员的思维和操作习惯的审计会使审计人员感觉不到审计软件的存在,这种感觉很愉快。
2、重其实,虚其形,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的审计软件才是最好的
审计软件只是审计辅助工具,它不同财务软件完全替代了手工操作,审计软件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手工操作的。事实上,无论现行审计软件的功能有多强大,审计软件依赖的数据都是财务软件中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肯定的说,国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在数据处理能力上能与Microsoft的Excel可以相提并论。我见过一款审计软件,菜单很多,操作较复杂,大多数人对其的评价是功能也很强,但我看后认为事实上是开发人员对审计不够了解导致菜单很多,很多菜单完全可以整合在同操作一界面,所以其核心功能并没有人们及软件供应商所说的强大;因此,不要用功能强大与否选择来决定审计软件,这种软件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但不会给你带来想象中的帮助。同时审计本身的特点是专业判断而不是软件功能的强弱,尽管功能强点的软件有助于我们的专业判断,但指望目前市面上国内的审计软件来提高我们的专业判断是不靠谱的。
3、爱恨交加的取数工具
如果一个审计软件不能从财务软件取数,无论其功能多么强大也是白搭。现实中造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审计软件声称支持很多种财务软件,偏偏我审计的这家客户用的财务软件他却不支持。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审计软件供应商说自己的软件支持多少多少种会计软件,其实审计机构的客户群相对固定,你一定要求审计软件支持你主要客户的财务软件接口。
事实上,这是软件开发商的认识误区,取数工具本身应该做成一个数据转换工具:从客户计算机中取出财务数据,转换至审计软件中并可以从审计软件导出标准接口数据供审计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你会发现,有的审计软件,连通用的标准接口规范也不支持,客户将数据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如9801行业接口标准,审计软件却不能导入数据,而且审计软件也不能将导入的数据通过标准数据接口进行输出,这无疑剥离了审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加工的机会,而审计软件提供的分析手段,无论功能多么强大,要么与审计人员的要求不一致,要么还需进行导入到Excel进行进一步加工。
还有更雷人的事,我见过一家审计软件,把人家操作人员的密码也提了出来,如果你是客户,你作何感想?有的取数工具甚至还可更改数据库的密码,看到这样的审计软件,你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4、不要过份信赖开放式的审计底稿
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底稿就是开放式的,可能用Word,Excel来做,但有些审计软件所谓的开放式接口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因为这种开放式基本上是单向的,即从审计软件中将数据导入到Excel中的底稿(也是由审计软件调用的),审计底稿中所做的更改和操作系统是根本不能保留和识别的,系统只是根据调整和重分类分录处理审定后的报表,其于底稿数据是否与调整后的报告数据一致,审计软件根本就没有提供核对的功能。这种开放式的接口真的还有点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5、审计软件缺乏对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功能
我们审计的基础是财务软件,但对财务软件的运行的基本环境(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软件等),审计软件在取数时却没有收集。
6、选择在行业中有影响的,有足够客户基础的软件供应商
理由很简单,只依托中介机构审计软件的市场养活不了这么多的软件供应商,如果软件供应商没有找到能够长期从事务所中有足够现金流的业务模式,只靠软件和售后,没有足够的客户群,他们是无法生存的,要么他们退出这个市场,要么作为波士顿矩阵中的问题类业务和瘦狗类业务处理。作为客户的你可能会面临重新二次选型的可能。
当然,作为业内人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开发审计软件,竞争会使审计软件越来越好,但我更希望软件供应商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能找到一个能够长治久安的业务合作框架。
说了这么多,无非希望:
软件供应:开发做更适合更好用的审计软件
事务所: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审计人员:审计软件只是辅助工具。